打民族牌唱特色戏建风情村

发布时间:2013-8-29 9:36:15

    去年12月,省民委主任彭亚平到栾川县城关镇大南沟满族村进行调研时,提出了建设“满族特色村寨”的新思路。领导点题之后,我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走访了该村村干部、部分农户,就如何建设“满族特色村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尚不成熟、不系统的初步想法。
  一、大南沟村的基本情况
  城关镇大南沟村位于县城南郊,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较大,口窄顶宽呈葫芦型,溪流穿村而过,山高沟深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群众依山沿河而居,共10个居民组,486户,2050人,其中满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0%,以谭氏、汤氏、万氏、谢氏、闫氏为主,主要居住在后沟九、十组。群众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收入水平在该镇处于下游。据《栾川县志》记载,该村满族系清末、民国初期,从山西、安徽等地迁徙而来。
  二、建设“满族特色村寨”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优势。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开始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三年来,中央财政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7亿元,在全国28个省区市370个村寨开展试点。在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国家民委2012年12月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点扶持村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低于30%、总户数不低于50户、特色民居不低于50%的村寨。对照条件,我县大南沟村基本符合。
  (二)区位优势。从大方面讲,中原地区满族村寥寥无几,洛阳市仅此一村。从小方面讲,该村紧接栾川县城,毗邻县城迎宾大道,处在栾川旅游干线之上,不论是服务外来游客还是服务本地居民,不论对“有车一族”还是“无车一族”,可进入性非常强。在我县“农家乐”服务行业中,该村是县城周边最近的休闲去处。
  (三)生态优势。该村村内植被茂密,生态保护良好,区域独立,环境恬静,小桥流水,自然山水风光秀丽,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养生。境内有已开发10余年的蝴蝶谷自然风景区,花香蝶舞,飞瀑流泉,每年吸引周边各地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避暑度假。
  (四)基础优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省市民族工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该村水、电、路、闭路电视等各项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到位,群众房舍状况良好,村内环境干净卫生,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立足当地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农家乐”在该村逐步兴起。目前,全村发展“农家乐”32家,床位近1000张,其中满族群众“农家乐”20家,已基本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
  (五)文化优势。满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很大影响,历史久远,文化资源丰富,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近年来,清代题材的影视剧较多,使人们对其也有了较多的了解,也为我们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满族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内容。
  三、建设“满族特色村寨”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的特点是文化。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县满族村寨已基本“汉化”,当地民居已失去民族的特色,整个村寨的满族文化特色在急剧消失。因此,在传承中发展和保护满族特色文化,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二)破解发展难题。大南沟村虽地处城郊,但群众收入偏低,没有形成主导产业。该村的“农家乐”,和我县养子沟、寨沟等村的“农家乐”都是一同起步,可是山那边搞得红红火火,山这边却不温不火,在总体规模、服务水平等方面却徘徊不前。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农家乐”的“农家味”不浓,缺乏特色,缺乏引导培育。如能另辟蹊径,以“满族特色村寨”作为旅游核心吸引物,不仅可为该村现有“农家乐”的水平提升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而且可以发挥“齿轮效应”,达到景区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三)给力“全景栾川”。“满族特色村寨”文化特色鲜明,周边村落无法复制和模仿,差异性大,吸引力和竞争力强。它不仅可以增加我县旅游产品的种类,开辟我县乡村民俗旅游的新天地,而且可以增添栾川旅游的文化新内涵,满足广大游客“求知、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动机,使“全景栾川”的内容更全、更实、更丰富。
  (四)促进民族团结。“满族特色村寨”建设,是党和政府为满族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是党的民族政策效果和扩大民族政策影响的重要窗口,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和抓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因此,此项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建设“满族特色村寨”的初步构想
  (一)以规划引领为先导,确立发展新理念。理念决胜未来。在中原地区打造满族风情村是一种大胆探索。在规划定位上,要聘请高层次的满学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论证,科学制定“满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重新定位,要传承,又要创新;要突出满族特色,还要结合中原特色、豫西特色,积极培育民族特色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品牌。在建设方法上,可以吸取借鉴北京市怀柔区满族八旗文化村、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忠义村和凤凰台满族风情村、辽宁省新宾县中华满族风情园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建设资金筹措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整合多方力量,想方设法,争取建设资金。
  (二)以民居改造为抓手,彰显满族建筑符号。建筑是文化的结晶。特色民居因具有直观的可视性、可触摸的真实性,日益成为国家与民族理解自我、阅读过去、表达特有属性的文化表征。大南沟村现有民居的没有满族特色,但是大多是近几年刚建成的。对这一部分民居不需大拆大建,只需“穿衣戴帽”进行改造。将院墙、墙头、门楼、窗户和临路外立面等仿照满族传统旗营建筑特色进行仿古复原装饰和装修。 按照“外古内新、外补里装”的原则,对满族民居进行统一设计和施工。通过民居改造,真正改出特色,改出亮点,改成卖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空闲地,新建一批特色更鲜明的“满族农家”,让游客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三)以挖掘移植为手段,保护和利用满族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坚持挖掘与移植并用,利用与保护并重,努力建设具有满族文化内涵的特色村寨,使游客感觉到“满意”十足,达到“走进大南沟、认识满族村、了解满族文化”的目的。重点加强集中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如寨门、戏台、凉亭、民俗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的建设,为满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重点抓好当地满族文化的静态保护、活态传承,通过文化室静态展示传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民族服饰、手工艺品,保存民族记忆;鼓励、引导村民将满族服饰、满族歌舞、生产技术和工艺、节日庆典、婚嫁习俗融入日常生活,活态展示满族民风、民俗,传承民族记忆。
   (四)以特色旅游为核心,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旅游业是民族村寨经济快速启动的切入点。紧临城区、地处旅游干线的区位以及秀美的峡谷风光是该村的最大优势,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得天独厚。栾川满族风俗文化与当地风俗文化的大多是是融合互通发展的。因此,可将栾川特色文化通过满族村寨这个平台展示出来,这在游客眼里,那就是栾川特色的满族文化。引导村民重点发展“满家乐”,达到既有“满家”又有“乐”效果。可将栾川本地特色的“八碗四”、“八大碗”、山珍养生宴以及烧烤、火锅等餐饮进行文化包装提升,培育和开发满族特色餐饮。将民族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满家乐”服务人员穿戴“格格装”、长袍、马褂等满族传统服饰,使用满族传统礼节接待客人;策划举办满族风情节,将栾川的传统秧歌、高跷、高空舞狮、“小鬼摔跤”、“靠山黄”等歌舞戏曲展示给游客,充分体现满族文化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在农家院内增设满族传统标志物,在室内悬挂满族字画,各类标牌加注满文,丰富游览内容。建设满族特色旅游精品商店,出售满族服饰、满族书籍、当地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全面展示满族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