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传说:伊河两岸流传千年

发布时间:2013-8-30 18:08:04
    伊河,发源于栾川,在偃师汇入洛河,全流域均在洛阳境内,正是这条河孕育了伊尹,也成就了一段3600年的不老传说。伊尹,这位奴隶出身的中国“第一名相”,因其官职而得名,因出生于伊水之滨而得姓。    
  近代出土的殷商甲骨中,就有祭祀伊尹的甲骨文文字记载。这就是说,自中国有成熟的文字记载后,伊尹就成为国家祭祀的对象。如今,由嵩县和栾川县文化部门联合申报,“伊尹的传说”进入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是人们对伊尹尊崇的历史延续。
栾川县墁子头有一块《耕莘古地》碑,于是就有了伊尹生于此,耕于此之说。
史料典籍对伊尹的功德多有记载
《尚书•君奭》记载:“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
《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唐,孔颍达《十三经疏注》)。
《孟子》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
《吕氏春秋 本味》云:“有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其母居伊水之上,命曰伊尹。”
《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
《帝王世纪》记:“初,力牧之后曰伊挚,耕于有莘之野,汤闻以币聘,有莘之君留而不进。汤乃求婚于有莘之君,有莘之君遂嫁女于汤,以挚为媵臣,至亳。”
有莘氏在今伊川之莘地,至今尚有伊尹墓、伊尹祠在焉。高辛之地和有辛氏即辛国之地确定在洛阳之伊川无疑。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就有班固的注释:“尸乡,殷汤所都”。商成汤把夏桀灭了以后,在偃师商城建都。《史记•殷本纪》记载:“汤既胜夏,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
    成汤为什么会为夏人留下宗庙“社”,让夏人供奉、怀念他的祖先,与商汤的宰相伊尹有关, 伊尹是河洛当地人,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
《吕氏春秋.慎大》记:“汤立为天子,夏民大悦,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邦如夏,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伊尹之盟”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就是“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邦如夏”。
伊尹辅佐成汤推翻了夏桀暴政,建立了商王朝,在成汤以后,伊尹又辅佐太丁、外丙、仲壬、太甲几代商王,并对不遵汤法的成汤之孙太甲进行“放之桐宫”的严厉教育,太甲悔过后又重新迎回为王。伊尹当政期间除保留夏人宗庙“社”,让夏人供奉外,还主持建造了偃师商城、规划郑州商城等商的王都,规范统一了甲骨文,发展中医、中**,“撰用神农本草为汤液”(《古今图书集成》)。“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今医言**性,皆祖伊尹”(《通鉴》)。开创丝织业,“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管子》)。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祭祀成汤和伊尹的,还有大量历代商王将伊尹作为功臣与先王一同祭祀的甲骨卜辞。
  伊尹先后辅佐过五位天子,辅佐君王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无人能出其右,因为篡权谋位者谁会有如此善心和耐心啊。
“殷都”宗庙与偃师商城一起湮灭了三千六百多年,1983年才被考古发现,偃师商城的地理位置、年代、文化特色等都与《汉书•地理志》所载“尸乡,殷汤所都”相符合。
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
    伊尹是商成汤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性学、丝织业创始人。又是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历代餐馆、酒肆、食品、饭店、食府、调料等,均敬伊尹为圣人,盖因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据《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成汤聘请伊尹,在宗庙里举行祈福的祭祀,在朝堂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伊尹。伊尹向成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他说,“肉类:水中的有腥味,食肉动物肉臊,食草动物肉膻,要使这些肉成为美味,水是第一重要,其次用甜、酸、苦、辣、咸,臭的、恶的、莸草、甘草五种味道多种调料,谁先加谁后加,谁多谁少,很有讲究。火候很关键,快慢缓急掌握好,能很好去除腥味,去掉臊味,减少膻味。美味全由鼎中精妙的变化而产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象射箭驾马,阴阳变化,四季规律那样,须花费时间,多多实践,细心观察体会。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制出的肉就会熟而不烂、香而不薄、肥而不腻,五味恰到好处”。成汤听了伊尹关于美味和天下特产,又联系治国之道的论述后,认为伊尹是个难得奇才,于是破格任用他主持国家政务。
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祭祀成汤和伊尹的,历代商王均把伊尹作为功臣与先王一同祭祀。祭祀伊尹的卜辞则大量存在:
甲子卜侑于伊尹丁卯(甲骨文合集32785)。
癸丑卜侑于伊尹(甲骨文合集32786)。
丁丑卜伊尹歲三牢茲用(甲骨文合集32791)。
 
为什么“厨师宰相”伊尹的地位会几乎比于先王"?这还得谈谈伊尹与成汤的姻亲关系。
 成汤听说伊尹是贤人,欲请伊尹出山,多次聘请,伊尹母亲有莘氏不同意他去,于是成汤又聘伊尹母亲有莘氏所生的女儿为妻,这位有莘氏女不是伊尹的亲妹妹,但伊尹可以称做是哥哥。有莘氏女嫁给成汤,伊尹去送。伊尹实际上是成汤的妻哥,在婚宴酒席中,伊尹与妹夫成汤谈论烹饪美食,又论起了天下大事,二人谈的很投机,于是成汤决定让他的这位妻哥帮自己打天下。于是,后世就有了一个风俗,当妹妹出嫁时,要有哥哥当送女媵客。《吕氏春秋•本味》对此记载说:“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莘氏,有莘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娶妇为婚。有莘氏喜,以伊尹滕女”。
  既然伊尹是成汤的妻哥,那么成汤把军政大权交给伊尹,让他当“国政”,不仅合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情势,就是今天也不奇怪。也可以顺理成章的解释伊尹老归故里百年后,会以天子之礼葬之的千古之谜。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正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受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不难解释,成汤去世后,伊尹为什么会辅佐成汤的儿子、孙子继续当皇帝。甚至成汤的孙子太甲当政时,乱德,伊尹还敢把太甲放到他爷爷的墓园“桐宫悔过”而不篡权自己当皇帝,太甲悔过后,伊尹把太甲迎回重当皇帝。太甲不杀伊尹,还任命伊尹的儿子伊陟辅政。想一想,伊尹是太甲的舅爷,又是开国功臣,他会杀他吗?所以太甲的儿子沃丁当皇帝,伊尹去世时,对这位商王朝的开创功臣,又是皇帝的老舅爷的伊尹,就用天子的礼仪来安葬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尚书•君奭》就说:“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孔子《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 《孟子》也说:“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孟子 万章》记:“太甲颠覆汤之典型,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迁义,三年,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孟子。尽心》记曰:“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欤?”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屈原在《天问》中也说:“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